簡介
銀屑病俗稱“牛皮癬”,是一種常見并易復(fù)發(fā)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。是目前皮膚科領(lǐng)域重點研究的疾病之一。銀屑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對疾病機制研究及開發(fā)新的治療方案等均具有重大意義。
造模方法
1、取健康的雌性BALB/c小鼠,6-8周齡,正常飼養(yǎng)一周;
2、實驗前一天小鼠背部脫毛2×3cm;
3、對小鼠背部脫毛區(qū)涂抹IMQ若干,對照組涂抹等量凡士林,連續(xù)6天;
4、每天做銀屑病面積與嚴重性指數(shù)(PASI)評分。
結(jié)果展示
0d 3d 6d
PASI評分標準
0 | 1 | 2 | 3 | 4 | |
紅斑 | 無紅斑 | 紅斑呈淡紅色 | 紅斑呈紅色 | 紅斑呈深紅色 | 紅斑極深 |
鱗屑 | 表面無可見鱗屑 | 分為部分皮損表面上覆有鱗屑,以細微的鱗屑為主 | 大多數(shù)皮損表面完全或不完全覆有鱗屑,鱗屑呈片狀 | 皮損部位幾乎全部被鱗屑覆蓋,鱗屑呈層 | 皮損部位全部被鱗屑覆蓋,鱗屑很厚成層 |
厚度 | 皮損與正常皮膚齊平 | 皮損較正常皮膚表面稍高 | 皮損中等度隆起,斑塊的邊緣為圓或斜坡型 | 皮損肥厚,隆起明顯 | 皮損高度肥厚,明顯凸起 |
參考文獻
[1]董穎穎,鐘世玉,王瓊,吳艷紅,王秀瑩,崔鹿,安金剛,孔剛玉.銀屑病小鼠模型建立的新方法[J].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,2016,30(11):1127-1131.
[2]楊建強,李偉,鄭敏.銀屑病動物模型研究進展[J].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,2017,33(09):560-562.
[3]蘇蓓蓓,甘泉,甘才斌.二甲雙胍對銀屑病樣小鼠模型皮損炎癥狀態(tài)及磷酸化Stat3蛋白表達的影響[J].中華皮膚科雜志,2019(07):475-48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