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梗死(myocardial infarction)是指由于絕對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(coronary insufficiency),伴有冠狀動脈供血區的持續性缺血而導致的較大范圍的心肌壞死。目前構建心肌梗死的動物模型的方法包括冠脈結扎法、球囊堵閉法、栓塞法等。其中冠脈結扎法操作簡單、血管阻塞明確,比較符合臨床病理過程。在心肌梗死動物模型中,因豬的心臟在形態大小、解剖結構與人類相似度較高,可應用于心肌梗死病理機制及藥物療效等研究。
實驗動物信息 | |
動物模型名稱: | 豬心梗模型 |
動物的種屬、品系: | 巴馬豬 |
動物性別: | ♂ |
動物年齡: | 成年 |
動物體重: | 30-45 kg |
造模方法 | 動物麻醉后,進行開胸手術左側冠狀動脈前降支(LAD)遠1/3處結扎 |
觀察指標
在造模前,造模后15min觀察心電活動。取材后心臟切片,觀察梗死面積。
部分結果展示
心肌梗死后 30 天未治療、對照和 EV 治療組心臟代表性切片
(doi:10.7150/thno.72289)
病毒載體注射后90天的豬心代表圖(左)、心臟切片代表圖(中)、梗死面積比較(右)
(doi: 10.1126/scitranslmed.abd689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