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缺損(Bone defect)是指骨的結構完整性被破壞。其病因主要為創傷、感染、腫瘤、骨質疏松等,其中最常見的是由于各種腫瘤手術切除后造成的骨缺損。骨缺損的種類和部位多樣,如顱骨缺損,下頜骨缺損,股骨踝缺損,橈骨干缺損等,需根據不同的部位設計不同的模型。目前該模型多用于骨組織替代材料的研究,通過構建骨缺損模型,在缺損處植入材料,觀察修復情況。
實驗動物信息 | |
動物模型名稱: | 骨缺損模型 |
動物的種屬、品系: | 新西蘭兔/犬/羊 |
動物性別: | ♂ |
動物年齡: | 成年 |
動物體重: | 新西蘭兔為3-3.5kg以上,犬為10-12kg,羊為10-35kg |
造模方法: | 擬造缺損位置,用骨鉆造成跟植入材料相應大小的缺損,或者截斷長骨一段。 |
觀察指標
手術后進行X線分析骨缺損位置大小是否合適,植入的材料是否固定良好。后續可定期觀察骨缺損修復以及材料融合情況。
Micro CT檢測骨微結構的變化。
H&E和Masson染色顯示新生骨皮質厚度,骨髓腔填充,成熟的骨小梁、新生血管形成。
成骨和成血管標志物的檢測
部分結果展示
犬尺骨缺損骨修復監測
數據來源:DOI:10.1002/jbm.a.36384
兔顱骨缺損模型Micro CT
H&E染色
數據來源:10.3390/ijms202050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