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實驗難,做動物實驗更難,每天掉頭發,為實驗熬到頭禿,打開籠盒,發現自己的C57小鼠也禿了,不由得執手相看淚眼,竟無語凝噎。那為什么小鼠也會變禿?脫毛該如何處理?會變成身價更高的裸鼠嗎?本期就帶大家走進小鼠脫毛背后的故事。
小鼠脫毛的常見原因:理毛、感染、環境、遺傳等
理毛(最為常見):同窩鼠會互相理毛,造成胡須,背部,眼周,耳朵部位出現脫毛現象,脫毛的鼠往往是雌性居多,而且冬天脫毛的情況比夏天更加頻繁。正常理毛裸露部位的皮膚是正常的,無結痂或紅腫。
打架:雄性小鼠經常會通過打架來確立籠內的社會地位,首領會把輸的小鼠胡子拔掉。
感染:真菌、寄生蟲等感染也會造成小鼠脫毛,一旦發現可疑的皮膚潰瘍或紅腫,可以通過真菌培養或者粘取感染皮毛顯微鏡下查找是否有寄生蟲,咨詢獸醫后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。
環境:飼養小鼠的環境一定要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。當外部環境出現重大改變或者有強烈的刺激(疼痛,噪聲等),小鼠出現持續的應激反應,腎上腺素分泌過量,小鼠就會出現脫毛。所以實驗中需保持安靜,勿大聲喧嘩。
遺傳:理毛行為在C57BL/6小鼠中比較常見。某些基因修飾也會導致小鼠脫毛,比如Hr 基因突變小鼠。鼠鼠我啊,變強了,也變禿了。
小鼠脫毛了該怎么做?
理毛行為通常對小鼠沒有什么傷害,脫毛的部位皮膚一般沒有損傷、也沒有紅斑或腫起。萬一出現過度理毛造成潰瘍性皮膚損傷,建議以碘酒擦拭傷口,一天 1-2 次,一周左右可以改善。適當在籠盒內添加一些環境豐富物品給動物玩耍,比如添加紙杯、窩料、玩具,可減輕理毛現象。同時還需要持續觀察掉毛部位的情況,如果掉毛部位有異常需要考慮可能是由感染所致。
如果一籠小鼠中只有一只“吃毛”小鼠,那么只有它自己依然保持完整的皮毛,把這只小鼠從籠中移除之后,其它小鼠的毛發通常就會長回來。當然,很多時候要找到這只罪魁禍首其實并不那么容易,因為小鼠在給同伴理毛的同時,也會給自己理毛。
會變成裸鼠嗎?
不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