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觀來看,醫學研究,分為兩類,一為闡釋發病機制,一為尋找治療手段。
刻下,分子生物學是王道,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、研究的不斷深入,發病機制的研究呈現出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的態勢,新的知識層出不窮。唉,一聲長嘆,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”
在治療疾病方面,新的藥物、療法、技術、器械……一句話總結就是,只有想不到,沒有辦不到,其更新迭代之速率更甚于“日新又新”,但要說到療效,呵呵,有目共睹,不甚如意,適得其反者,亦比比皆是。
在如此復雜難搞且日新又新的情況下,怎樣才能緊跟時代步伐,刻苦鉆研,找到屬于自己的科研項目?孜孜不倦,獲得屬于自己的科研成果?精益求精,提升診疾治病的水平?全面發展,推動所屬學科的發展進步?其實,答案也簡單,就倆字:套路!!!
醫學之奧義在于“除人類之病痛,助健康之完美”。醫學科研之奧義在于解決臨床問題。欲解決臨床問題須將臨床問題歸納總結提升為科學問題(科學假設),再將科學問題拆解為若干相關聯之功能表型問題,最后在組織細胞水平和在模式動物(拓普,當仁不讓!)身上觀察、評價若干相關聯之功能表型,欲觀察、評價若干相關聯之功能表型,須知與之相匹配的指標(分子標志物)及檢測這些指標的方法。
到此,本文結束,后事如何,下回分解。